查看原文
其他

心经多密义

伴您同行👉 道炁开脉轮 2023-08-24

开脉轮调病  慧心净空灵 

生命·命运·健康-共同体 

识空有可互生,

虑心田消昔因。

行善护共同体,

道净炁慧心明。

道炁开脉轮乐明空常净

 开脉轮 调百病 

 乐明空 慧心净 



《心经》-修炼出世的密法



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全文

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,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。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盘。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
《心经》修行密法
唐僧西天所取经书中最简要的就是“《心经》”。现代高僧注释的都是《心经》显意。然早在大唐,禅宗九祖大颠和尚在修行中,就次第入顿证悟了《心经》中的密法,写《大颠和尚注《心经》》。《心经》中隐藏着一部修炼出世的密法,即如何从海底轮沿中脉直冲梵天轮,去会合宙心大日如来,从而得道成佛的密径。

观自在菩萨
观自在菩萨的显意是观音菩萨,但不解其密意终不得真谛。佛经的真正价值是教给后人一套开悟、修行得道的方法,使众生能渡到彼岸回归宙心本源。这五个字的密意是指修行者在打坐入静时,至极静入定时会观见一“无位真人”即自在菩萨,在自己的身体出出进进。此即修行者的元神、大灵、真我,摩尼珠。

《心经》中的第一层次
生命能量主要分布在脑和脊椎,其70%-90%集中在海底轮和水轮。通过打坐及冥想调息将此生命能量沿中脉提升并集中至月轮时,松果体内就可观见一个明亮的性光团。此称为月、佛性、自性或自在。月明后方可行观,叫自性观。在入定后所观见的自性就是自在菩萨。这是《心经》修行密法的起点。

《心经》中的第二层次
菩萨观是已经进入大观的神通,已成就了三魂合观。大观时见到了什么?五蕴皆空!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破了肉身的“我”。若五蕴不空,依堕落生死轮回苦。只有悟到蕴空法的人,才可以度过一切苦厄。如把度理解为观音来度人救苦不是《心经》的本意。佛不度人人自度,行至菩萨观才能自度。

《心经》中的第三层次
《心经》里舍利子密意是表示一种特殊的生命形态。脱离人体遁入虚空灵界的自性就叫舍利子。它是自性本空,亦色亦空,色空不二。舍利子出现后你的修行就会进入色空同观。人的六根六识也是互相神通妙用,此时的“真我”是无眼能看(天眼通),无耳能听(天耳通),无脚能行(神足通),等等。

《心经》中的第四层次
又来舍利子,诸漏已尽,修到此时已成就了漏尽通,以归寂灭。此时修行者若打算舍弃人身出三界,回归法界外,自在更无忧,获得真舍利子。如若不明白,也不要再问了,还去静坐吧。照见五蕴实无所有,自然入空。既得入空,其法亦空。无生死可断,无涅槃可证,此即等觉、妙觉之境界。


《心经》中的第五层次
修行到层次终于明白"真我"的体性了: (1)永恒性;(2)不染性,生命载体不能沾染它;(3)虚空性,阳光电光可以穿过它,但不相溶;(4)灵性,无所不知;(5)独立性,既可与宙心相溶充满宇宙,又可飘移出而独立存在;(6)依附性,可依附在动物植物人身上而成为其主宰,也可离去另寻载体。
《心经》中的第六层次
修到第五层次是人空法不空,自性溶入光的海洋,是很多佛门弟子误认为的最高境界。问题在于这个所谓的最高境界其实并没出三界,而仅是在三界内寂灭了,误以为涅槃当佛去了。修行最危险的就是到第五层次而止观止行。第六层次要继续前行,日夜精进,得无所得,自性清净,无得无失。

《心经》中的第七层次
修行到此成了人法俱空,无人无法了,溶入光的海洋而无智无得的永恒散解。但是生命并没有消失。了得人空名曰菩提,了得法空名曰萨埵,人法俱空名曰妙觉。果行圆满,得四果阿罗汉位,入第七密度世界。转凡成圣,悟佛三昧,无师智,自然智。继续精进前行则是第八密度菩萨世间。
《心经》中的第八层次
修行到上一层人法俱空后,切不可止步,而须依据大神咒去找回自我的存在,这叫空不落空。若仅止于人法俱空,就心有挂碍而产生恐怖。这个心是指修行者的天心,即大灵,时时牵挂色魂的得失。只有按般若波罗密多大神咒接着修,方可无有恐怖,穷尽之法,全部放下,知见无见,即是涅槃。
《心经》中的第九层次
三世诸佛之母即宙心大日如来。般若波罗密多,此即大明咒、无上咒、无等等咒,是宇宙间威力最大的咒,意思是:我与宇宙同在,我与大日如来同在。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个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,这个果位称为无上正真,园顿上乘。蓦然顿悟,亲见无上正真当为佛。佛祖拈花一笑,不可说…


般若波罗密多
般若即光明法船,波罗即乘此船方可出界,密多即宙心。此大明咒明确告诉众生,乘光明法船出三界回归宙心本源。这是末法时期最殊胜的回归宙心成佛之法。《心经》中观音最后告诫说,既然已经把最高、最上乘的修行功法说给你们了,“揭谛揭谛…”去吧,去吧,一起修行去彼岸吧,好自为之吧!


修行修炼的八心法
静心、止心、治心、正心、虚心、定心、净心、了心
没有达到等于没修

人的心是和一切在一起的无为浏览器
只要人心是清净的,可以浏览宇宙的一切


扛得住涅槃之痛,才配得上重生之美


(上面电脑制作视频 不可模仿)

静心诀

冰寒千古,万物尤静;
心宜气静,望我独神;
心神合一,气宜相随;
相间若余,万变不惊;
无痴无嗔,无欲无求;
无舍无弃,无为无我。

相关链接:

《心经》密码


(常明断句)
观自在,菩萨行,深般若,波罗蜜多,时照见,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,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,故菩提萨埵。依般若波罗蜜多,故心无挂碍。无挂碍,故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盘。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,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,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


《心经》具备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


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,凝炼的《心经》包涵着佛法的精髓。



这篇经文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经典系统中的一部分内容。正如一句老话所说: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”《心经》是般若系统里篇幅最短的经典,但它具备般若经典的核心要素,也是般若经典中最为精要的部分。

今天我从《心经》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正念,完成心理治疗。

中国人最早对佛教的接受与老庄思想有一定关系。般若讲的是“空”,老庄讲的是“无”,空和无的思想比较容易挂钩。空和无是不是一回事?还是有差别的。

但是这两种思想的接近之处,对于佛法的弘传起过很大作用。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,中国的文化界盛行玄学,这是从老庄思想中发展出来的学说。当时佛教的高僧和社会上的名士交往频繁,经常在一起谈玄说妙。著名的佛教法师支遁(支道林)由于擅长与名士清谈而备受推崇。

般若经典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。在隋唐时期,般若思想形成了一个宗派:三论宗。同时,禅宗早期以《楞伽经》为主导思想,四祖之后则以般若经典《金刚经》作为修行的重要依据。在中国的社会上般若经典也影响广泛。

在临床心理学没有出现之前,佛教在中国社会上长期担任心理治疗的角色,可以说《金刚经》和《心经》为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早已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古代的很多士大夫、文人乃至老百姓,苦恼的时候念诵《心经》,内心就会平静下来。

《心经》为什么具备这样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?我来尝试说明它的治疗原理。


1

认识自己

“般若”在汉语中没有能够准确对应的词汇,可以方便地译为“智慧”,但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的普通智慧。

“波罗蜜多”意为“到彼岸”,也可译为“度”,通俗地说就是摆脱和解决问题。般若经典承载的内容正是告诉我们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。“到彼岸”既是方式又是结果。

解决什么问题?佛法解决的是生命的问题。

怎样解决问题?心理治疗的功能来自正念。般若就是最高的正念,《六祖坛经》把这种最高的正念称为“无念”。平时我们坐在禅堂里修正念,这通常只是在进行基础练习——努力建立一种抵达最高正念的基础。

生命的问题来自无明,众生处在无明的状态,无明带来了迷惑和烦恼。

说到“明”,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光明。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房间里有光,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,如果没有光就会漆黑一片。

同样,生命也存在这两种状态:明和无明。无明相对明而言,明是指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盏智慧的心灯。这盏灯没有被点燃的时候,整个生命处在昏暗之中,这就是普通人的现实状况。


只要对生命进行深层的思考,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内心存在很多困惑,存在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。

比如:生命从哪里来,归宿又在何方?还有:我是谁?大家在生活中早已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。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“我”?是你的身份代表着你,是你的相貌代表着你,是你的事业代表着你,还是你的观念代表着你?

对自己的不认识和错误认识是人生一切烦恼的根源。这就是佛教要解决的问题。禅宗讲“明心见性”,禅宗的修行让我们认识“本来面目”,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。

在西方哲学中,“认识你自己”也是一个横亘千古的谜题。

我们认识自己吗?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命和命运吗?生命的开展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?谁决定我们的命运?命运能不能掌控?

关于这些问题,有的宗教认为有一位万能的神在主宰一切,但人们不一定都会接受这个答案。

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重要:人为什么活着?这里又牵涉到一个问题:生命的意义在哪里?如果我们对生命缺少认识,我们的生命就谈不上有多大意义。

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仔细考虑这些问题,只是根据感觉和需求忙忙碌碌地活下去。每当一种需求被满足的时候,就觉得“这对我很有价值”。

于是问题又回到了起点——我是谁?自我是什么?人们抛下这些重要的问题不去探索,需求什么就会去追逐什么,却没有去审视:我们的需求健康不健康?某种需求给自己的生命带来的是成长还是堕落?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正向的推动力还是破坏力?

这些问题关系到你如何决定和选择你的未来。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推动命运的力量是什么,那你的未来怎么可能幸福呢?

关于幸福的问题,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大家都关心自己的幸福,可是有多少人找到了通往幸福的正确道路?

以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之内,由于社会经济不发达,人们把不幸福的原因归结于物质环境。现在很多人都富了起来。然而许多富起来的人惊讶地发现自己并不幸福,幸福的程度并没有随着物质的提升而提升。

主导幸福的力量是什么?幸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

凡夫的生命处在无明的状态,看不清楚生命的走向,只是在昏暗中不断地追逐和摸索,团团打转。


2

保持距离

看不清楚自己的生命,也就看不清楚世界。

我们对世界的认识,取决于认识的模式。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,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个认识模式,这个模式和经验、观念、心态息息相关。我们戴着业力构成的有色眼镜认识世界,对世界的好恶和判断以自身的认识为标准。

比如,你认为某个东西有价值,另一个东西没有价值,觉得这个人很可爱,那个人很讨厌,这些判断的过程都被你的情绪处理过。我们看到的不是客观事实,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情绪和设定范围之内。环境符合我们的设定、满足我们的需求,我们就觉得开心;环境和我们的需求冲突,我们就觉得痛苦。

对于自身的错误认定是很多烦恼产生的根源。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,这些问题能够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关键在哪里?就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看待这些问题,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,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。

同一个事件用不同观念去看,对人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。因此,遭遇同样的金融风波,有的人自杀了,有的人发疯了,有的人还是很淡定的。

面对自己的观念,不同的态度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。有的人我执、我见很重,当他的一些观念被人反对的时候,他会勃然大怒。

把一个观念与自我紧紧捆绑起来,你会觉得“这就是我的想法,我的想法必须保持一定的权威性”,当这个想法受到抵触,你受到的冲击就特别大,引发的烦恼也特别重。这样一来,你内心的回旋余地就很小了。

如果你认为“这只是我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想法”,你就比较超然。

大多数人会在内心的情绪里介入自我的成分,当情绪生起时容易陷进去,而且找出很多理由让情绪变得越来越大。这样不停地发展不良情绪,人生的痛苦就会没有尽头。

情绪并不是你,它只是和你有一定关系。不良情绪是内心错误观念的产物,就像身上长出的毒瘤。有了这样的认识,你可以对情绪进行观察,与情绪保持距离。缺乏智慧的观照,你的情绪就会变成你的一切。


3

轮回之河

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关注的内容,和中国哲学、西方哲学关注的重点不同。古印度宗教哲学最关注的核心是轮回与解脱。

释迦牟尼佛在世时,印度的宗教很发达,佛教以外还有九十六种宗教。那时在印度,人们普遍相信生命就是无尽的轮回。

在这个问题上古印度的多种宗教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,他们要做的主要是两件事:一、根据自己的修行经验对轮回做出诠释;二、试图超越轮回,走向解脱。

可是在当今社会上说起“轮回”这个词,大家觉得这个概念好像有点遥远,不少人根本不相信轮回的存在。

其实说清楚这个道理,并不复杂。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。

轮回是一种生命现象。轮回代表着心灵中的一种重复,而且是低级的重复。轮回的根源在我们的内心。内心推动轮回的是两种力量,一是渴求,一是执著。



经商的人是这样,搞艺术的人也这样,每个行当的人都是这样,大家都在各自追求的领域里面使劲轮回。生命就在这样的追求中重复下去,在重复的过程中继续强化这种需求的力量。这种轮回的力量推动着你生生不已。

佛法并不认为是神决定了我们的命运。佛法对世界的解释是因缘因果,核心内容就是“业”。

业是行为,身体、语言、思想的行为。思想的行为即是我们每天的起心动念。

行为发生之后,一般人都关注外在的结果。其实外在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内在的结果。心就像田地,行为会在内心播下种子,形成心理力量,形成性格和能力。在座的诸位今天能有这样的心态、观念、性格,这是生命积累的结果。

每个生命都是无尽的积累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,人是有天赋的,这天赋代表着过去生生世世的积累。

生命就像一条河流,从无穷的过去延续到无尽的未来。我们每天的想法和做法构成了这条生命之河的水源。我们的起心动念又来源于我们的思想、观念、习惯。人在这条河流当中往往身不由己,随波逐流。


4

直面现实

生命蕴涵着各种各样的力量。

无明代表一种强大的蒙昧的力量,这使人们看不清楚自己的生命。

还有贪欲的力量。各种各样的对外界的需求,对财色名食睡的需求,对地位的需求,对情感的需求……这些需求推动着你不停地向外追逐,在追逐中又不断制造需求。

还有情绪的力量。这些力量共同组成了生命的瀑流。

在这种瀑流的冲刷之下,我们千方百计地满足需求,逃避恐惧。比如没有安全感的时候,大家总想着多赚钱,赚了钱多买点保险,等等。还有的时候,我们用各种各样的娱乐让自己暂时忘记痛苦。

但我们很少回头审视:“恐惧”是什么东西?“没有安全感”又是什么东西?是否多买保险就有等于有了安全感?是否逃避恐惧就没有了恐惧?

因为科技的发展、文明的进步,现在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。但是现在的人制造问题的能力更强。

社会问题很多,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直面问题的根源。所有问题的根源在哪里?就是内心的焦虑和恐惧。这个问题一般人都不敢面对,一天到晚都在逃避,拼命逃避。

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佛陀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?

《阿含经》记载,佛陀在深林里修行时如何面对恐惧。当佛陀禅修时恐惧生起,他不改变姿态,继续禅修,回光返照,观察恐惧。看看恐惧是一种什么心理?它到底能对我怎么样?运用智慧的觉照直面现实,恐惧终将消失。

禅宗二祖向达摩祖师请教如何安心,达摩曰:“将心来,与汝安。”不安的心是什么?当你向内审视,你会发现不安的心了不可得,根本找不到。这就是佛法的禅修,帮助我们直面内心的情绪和纠结。这些情绪是没有根的,它的产生来源于错误的设定。

轮回的河流从无尽的过去延续到无尽的未来。佛陀在解决轮回的现象时,探讨轮回的源头在哪里。普通人做事随波逐流,佛陀则是逆流而上。

这个探讨源头的心理过程,用佛教常规的方式来表述,叫做“十二因缘”,十二因缘的十二个要素是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

老死是我们当下的现象,凡夫的生命必然老死。从老死去寻找产生老死的因,这种因是业力的因,也是内心烦恼的源头。会找到什么呢?就会一步步追溯到无明。

光明不在时,黑暗让你感觉到它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,很可怕的东西。它是一种力量,让你什么都看不清楚。可是只要点燃一盏灯,黑暗又是什么?黑暗了不可得。智慧的心灯通过禅修被开启出来的时候,内心的无明就被驱逐了。

学佛的过程就是点亮心灯的过程。 释迦佛对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?就是发现了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盏智慧的心灯。

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具有佛性。“佛”意为觉,佛性就是觉悟的本性。中国的禅宗就是秉承这样的见地修行的。

《六祖坛经》的核心命题:“菩提自性本来清净,但悟此心直了成佛。”我们的内心都具有菩提自性——觉悟的本性,这种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。修行者体认到了觉悟的本性,就可以迈向成佛。


5

自我治疗

每个人的内心都具有觉悟的潜质,每个人都有解除迷惑烦恼的能力,也就是说每个生命都具有自我拯救的能力。

谁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师?佛法的智慧告诉大家:你自己才是你最好的治疗师。


无论是从身体的角度还是心理的角度来说,我们都具备自愈的能力。优秀的心理医生所做的工作就是疏导,帮助来访者获得内在自我治疗的一种正向心理。传统的中医也是给病人做一个疏导,让身体恢复本身的潜能。

佛陀不是一位发明者,他是一位发现者。无论佛陀是否出世,佛法的真理都存在,佛陀出世的意义就在于把真理给大家开显出来。佛教开显的真理其实是超越佛教的,佛法提供的是普世的智慧和道德。

既然佛法的真理是超越佛教的,为什么我们还要笃信佛教、学习佛法呢?因为只有通过佛教的这个渠道才能很好地认识真理。不学佛,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方式了解生命是怎么回事,这就是学佛的意义所在。如果我们以为凭借凡夫的错误观念和胡思乱想就能触及生命的本质,那就太自不量力了。

佛陀一生说法的目的何在?《法华经》中说:“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”。这里讲的“大事因缘”就是引导众生悟入佛的知见。

众生都可以修行成就,佛的智慧就在每个人的心头。佛陀来到世上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。

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,在长达四十五年的说法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教化众生。佛法开设了八万四千法门,犹如条条道路通罗马,觉悟就是目标。

这像登山一样,前山后山有很多条路通往山顶,其中有大路也有小路,有近路也有远路,有平坦的路也有崎岖的路。不同的道路对应着众生不同的根机。佛教分为南传佛教、藏传佛教、汉传佛教,汉传佛教有八大宗派:唯识、中观、天台、华严、禅宗、净土、律宗、密宗。

经常有人问我:“如何看待佛教宗派?”

简单地说,一个宗派就是一套修学体系,这些宗派是一套一套导向觉醒的课程,不同课程设置针对不同群体,但终极目标是一致的。

众生通过修行走向觉悟,所有心病都将不药而愈,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


关注分享大家成长

点击链接寻妙

 

道炁开脉轮 调病慧心净
道炁开脉轮调病法
道炁开脉轮【图简】
2022天天新文道炁开脉轮
天天新文道炁学苑 百篇天天新文道炁书苑 百篇


最近新文点下看:

      

嗔恨的修行力量

123456

结婚也是修行

女人的下半身,决定了下半生

钱与开悟

瑜伽名乐高能量(藏)

比交媾更快感!

阴体阳用  阳体阴用

投·胎

拍腿疗痔疮…人体自大药

郁抑症,有中药可治

打坐境界详解

中脉修法

长寿与丹道之秘

明心见性的奇妙


一切为能量 

一切依靠能量 

从能量中来 

到能量中去 

儒文化

释文化

道文化

存心养性·执中贯一

心斋 坐忘

明心见性·万法归一

止 观 禅

修心炼性·抱元守一

致虚极 守静笃

大学之。在亲民。在止。于至善。而后有定,而后能静,而后能安,而后能虑,而后能得!


佛,觉悟

即是佛。

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
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。

何期自性·本自具足,

本自清净,本不生灭,

本不动摇,能生万法。

道,可。

道,非。

常,道!

也者,果何谓也?……

一言以定之,曰

道 者,理   也    乎!

炁 者,能  可  乎!

  佛 觉 知 道  

  可 能 性 心  

  道 法 术 器  

  信 愿 行 证  

回家诀如如密因,妙觉圆澄。觉明空昧,识觉显能。能所生风,虚碍成金。风金旋火,地火水蒸。能积量变,妄想生身。七情六欲,界我为身。生死无常,失本寂净。世界相续,廿五有本。颠倒倒颠,开启脉轮。天地七魄,正炁精神。正道十善,道心灵魂。身心无二,圆妙于能。万法归一,一无不能。能觉止恶,共同生命。觉己觉他,自利利人。舍无所舍,融通命运。妙有真空,空有互生。非有非无,无所无能。不生不灭,净心实证。〇  。

双 运

只修炁,不修道,

炁足更把诸恶造。

只论道,不修炁,

空谈浪得生和死。

道驭炁,炁助道,

理事圆融顺安妙。

八正道,一正炁,

学思践悟共同体!

声明:

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,内容转自网络,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,若想亲身实践,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。

死心踏地,上座定时。
身口意定,三密加持
事上制心,安分守己
八道十善,证道净一。

关注分享大家成长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